观梅花泉同紫岩太宰

闻道幽香临绝涧,偶寻遗迹一相过。
风前雪树花难觅,岩上镌题字半磨。
苔径客行青嶂远,石堂僧占自云多。
尘骖此地应稀到,洞口年年长薜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梅花泉同紫岩太宰》是明代诗人严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严嵩(1487年—1560年),字惟中,号介溪,福建莆田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世称“严相”。他的诗歌以豪放著称,其诗作多表现了对权力和地位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1. 诗歌原文
    闻道幽香临绝涧,偶寻遗迹一相过。风前雪树花难觅,岩上镌题字半磨。苔径客行青嶂远,石堂僧占自云多。尘骖此地应稀到,洞口年年长薜萝。

  2. 诗歌解读

  • 闻道幽香临绝涧,偶寻遗迹一相过:这句描绘了诗人在寻找一处幽静的梅花泉水时,偶然发现了一处古老的遗迹。这里的“闻道”表达了诗人对于梅花香味的向往,而“一相过”则描绘了他偶然间发现并探访这一古迹的情景。
  • 风前雪树花难觅,岩上镌题字半磨:这句进一步描述了梅花泉水周围的环境与景象。风中的雪树和难以寻觅的梅花花朵,以及岩石上半磨的题词,共同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
  • 苔径客行青嶂远,石堂僧占自云多:这里描述了诗人行走在苔藓覆盖的小径上,远处的青翠山峦显得更为遥远。石堂中的僧人占据着这个地方,似乎自得其乐,周围云雾缭绕,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 尘骖此地应稀到,洞口年年长薜萝: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处地方的珍视和感慨。他认为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到达这个充满诗意的地方,且这种美好的景象年复一年地延续着,如同洞口旁的长满薜萝的老藤一样。
  1. 艺术特色分析
  • 情景交融: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泉水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结合,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 意象运用:诗中的“雪树”、“梅泉”、“苔径”、“石堂”等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增强了诗歌的意境。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语言精炼:严嵩的诗句简洁有力,每一个词语都经过精心挑选,使得整首诗歌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悠长。这种精炼的语言风格使得诗歌更加凝练,更具有表现力。
  1. 历史背景与影响
  • 历史背景:明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辈出。严嵩作为当时的著名文人之一,其诗作在当时广受赞誉。《观梅花泉同紫岩太宰》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严嵩独特的艺术风格。
  • 影响:严嵩的这首七言绝句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在学习严嵩的诗风时,都会受到他的影响,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观梅花泉同紫岩太宰》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严嵩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还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了解明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