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栏高栋俯江深,萝径松门胜可寻。
祗苑白云生静思,石溪红叶动秋吟。
遥岑不改鸿濛色,清啸如传鸾凤音。
轩盖拥林钟磬发,山僧应记宰官临。
观音山次紫岩太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音山次紫岩太宰》是明代诗人严嵩创作的古诗,全文如下:天末长云逐雁来,江间波浪起孤台。 初晴风日邀登阁,胜地山河对举杯。 著帽山公期取醉,挥毫李白故称才。 这首诗描绘了观音山的自然美景和作者的游览心情。首联“天末长云逐雁来,江间波浪起孤台”展现了天空与江面的辽阔景象,以及海浪拍打岸边的生动画面。颔联“初晴风日邀登阁,胜地山河对举杯”表达了作者在晴朗天气下登上高阁,欣赏壮丽山河的同时,畅饮美酒的快乐心情。颈联“著帽山公期取醉,挥毫李白故称才”则反映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意气风发,挥笔如飞的情景,似乎想效仿李白的才华横溢。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体现了古代山水诗的特点。
《观音山次紫岩太宰》不仅展示了严嵩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明代山水诗的典型特征。在艺术形式上,该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要求诗人在有限的篇幅中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严嵩成功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使得诗歌既有画意又具诗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观音山次紫岩太宰》中的意象运用也十分独特。例如,“危栏高栋俯江深,萝径松门胜可寻”两句,通过描述栏杆、高楼和小路等景物的高耸和幽深,营造出一种深远宁静的意境。再如,“祗苑白云生静思,石溪红叶动秋吟”两句,以白云和红叶为媒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
《观音山次紫岩太宰》不仅是严嵩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也是明代诗歌风貌的一个缩影。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底蕴,至今仍被后人传颂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