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驾幸承天发京作

禁城钟动启金扉,凤辇时巡出帝畿。
黄纸特颁都护敕,绯罗齐赐从臣衣。
祥云捧日浮丹仗,芳树和烟隐翠微。
遥想江湘欢父老,汉皇今睹沛中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圣驾幸承天发京作》是明代严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皇帝巡游的盛况和对国家治理的美好愿景。以下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严嵩,字惟中,江西分宜人。他于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后进入官场,曾因谄媚当上世宗的宠臣。他在嘉靖年间担任多个重要职位,并最终成为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
  2. 诗词原文
  • 禁城钟动启金扉,凤辇时巡出帝畿。
  • 黄纸特颁都护敕,绯罗齐赐侍臣衣。
  • 祥云捧日浮仙仗,芳树和烟隐翠微。
  1. 诗词赏析:《圣驾幸承天发京作》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当时宫廷的繁华景象和皇帝巡游的盛大场面。首句“禁城钟动启金扉”描绘了皇宫大门开启的情景,暗示了皇帝出行的庄严与隆重。接着以“凤辇时巡出帝畿”形容皇帝出行时的威仪和荣耀,而“黄纸特颁都护敕”则表现了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此外,诗中提到的“绯罗齐赐侍臣衣”反映了当时君臣之间的礼仪和服饰细节,增添了整首诗的文化韵味。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明朝宫廷的繁华与盛世气象,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氛围的深刻感受和独到见解。
  2.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明世宗时期的政治环境。嘉靖年间,严嵩以其出众的文才和机敏的政治手腕获得了世宗的赏识,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这一时期,明朝经历了一段相对平稳的发展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成就显著。然而,在严嵩的操控下,政治腐败和权力斗争不断上演,社会矛盾激化。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这一背景下,通过赞美皇帝的巡游和国家的繁荣来表达作者对现实政治状况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3. 艺术特色:《圣驾幸承天发京作》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精湛的用词和深刻的意境。严嵩的诗歌常常以宏大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见长,这首诗也不例外。通过使用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色彩,严嵩成功地勾勒出了一幅皇权的壮丽图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复杂情感。例如,诗中的“祥云捧日浮仙仗,芳树和烟隐翠微”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更隐喻了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这种艺术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视觉美感也有哲理深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4. 影响与评价:《圣驾幸承天发京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明代诗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代表了严嵩个人的艺术风格,也是明代宫廷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此诗对后世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在形式上继承了唐代诗歌的传统,特别是七言律诗的形式规范。其次,它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描写皇家生活的华丽辞藻,也有表达作者对国家政治现状的深刻思考。此外,此诗还体现了明朝宫廷文化的繁荣和盛世景象,为后人了解明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总体来看,《圣驾幸承天发京作》不仅是严嵩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明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圣驾幸承天发京作》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明朝宫廷的繁华景象和皇帝巡游的盛大场面,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感受和批判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