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生读书处,寂寞临高台。
门墙窥孔室,编简拾秦灰。
业守三馀积,宫存一亩开。
墨池春草遍,园木晚禽来。
独有贤良策,人称王佐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董生读书处,寂寞临高台。
门墙窥孔室,编简拾秦灰。
业守三馀积,宫存一亩开。
墨池春草遍,园木晚禽来。
独有贤良策,人称王佐才。
《德州董子庙》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明代诗人严嵩所作的五言排律。这首诗描绘了董子庙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德州董子庙》的创作背景与作者严嵩有关。严嵩是明代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号介溪。他在弘治十八年中进士后,曾担任编修一职,后因故辞职,在钤山读书十年,期间以诗文闻名。严嵩后来成为世宗时期的重臣,历任礼部尚书等职,但因其媚上欺下的行为被罢官。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中的“墨池春草遍”和“园木晚禽来”等句,生动描绘了董子庙周围的自然景观,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致远的读书之地。同时,诗人通过“寂寞临高台”、“独有贤良策”等词句,表达了对董子(即董仲舒)学识渊博和卓越才能的赞美。
《德州董子庙》是一首充满历史文化内涵的诗歌,通过严嵩的笔触,向世人展示了董子庙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