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生读书处,寂寞临高台。
门墙窥孔室,编简拾秦灰。
业守三馀积,宫存一亩开。
墨池春草遍,园木晚禽来。
独有贤良策,人称王佐才。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洞,全诗共有八句。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1. 董生读书处,寂寞临高台。
    注释:这里的“董生”是指东汉时期的董仲舒,他因才华出众而被汉武帝召见,被拜为博士。他的书房在高台上,因此这里用“董生读书处”指代了古代的高台学堂。

  2. 门墙窥孔室,编简拾秦灰。
    注释:这里的“孔室”是指孔子的讲堂,而“编简”则是指古代的书籍。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站在高台上可以窥视到孔庙的门墙,捡起那些曾经用来记录孔子言行的竹简。

  3. 业守三馀积,宫存一亩开。
    注释:这里的“三馀”是指儒家的三种修养方法,即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专心致志。而“业守”则是指坚守自己的事业。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他坚守着儒家的道德和学问,就像在一亩大的空地上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4. 墨池春草遍,园木晚禽来。
    注释:这里的“墨池”是指古代学者们用来研墨的地方,而“园木”则是指种植在园林中的树木。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随着春天的到来,墨池边的春草已经长满了整个池塘,而园中的树木也迎来了它们的晚秋。

  5. 独有贤良策,人称王佐才。
    注释:这里的“贤良策”是指优秀的计策或者建议,而“王佐才”则是指能够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他有着卓越的策略和才能,人们称赞他是能够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贤臣。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学宫的描写,展现了一位学者坚守儒家道德和学问的精神风貌。诗中的“董生读书处”、“门墙窥孔室”等意象,让人感受到了古代学堂的氛围和学者们的勤奋学习。整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于古人智慧的敬仰和对古代文化的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