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芝庵书记

长老披一衲,家住白云乡。
吟思秋偏苦,诗名老更香。
笋根斜透壁,苔色冷侵床。
记得相逢处,松林正夕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顾协创作的《寄芝庵书记》是一首明代的五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作者及其文化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创作年代: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明代。
  • 作者背景:顾协,作为明朝时期的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但可以从他的作品《寄芝庵书记》中窥见当时的文学风貌。
  1. 作品原文
  • 长老披一衲,家住白云乡。吟思秋偏苦,诗名老更香。筍根斜透壁,苔色冷侵床。记得相逢处,松林正夕阳。
  • 这句“长老披一衲,家住白云乡”描绘了一个僧人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 “吟思秋偏苦,诗名老更香”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 “笋根斜透壁,苔色冷侵床”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清幽脱俗的境界。
  • 最后两句“记得相逢处,松林正夕阳”透露了诗人在特定时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暗示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心境。
  1. 诗词赏析
  • 意境描绘:《寄芝庵书记》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宁静淡泊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折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情感表达:诗中的“僧衣”、“白云”以及“松林夕阳”等元素,共同构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感氛围。
  •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也为研究明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文化意义
  • 诗歌鉴赏:通过对《寄芝庵书记》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文学影响:这首作品影响了后世许多诗人,成为学习古代诗歌的重要文本之一。
  • 文化传承:顾协通过自己的创作,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传递给了后世,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寄芝庵书记》不仅是一首充满哲理和审美价值的古诗,也是研究明代文学和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