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蛋

长途亦一食,饥困日难胜。
暑气万山出,青天一线迎。
沙低车脚软,石滑树头横。
果然行不得,惭愧鹧鸪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罗蛋》是明代诗人释今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以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深度反思。下面从多个角度对这首文学作品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释今无(1633年—1681年),字阿字,番禺人。他从小接受严格的佛教教育,并在雷峰寺学习佛法。释今无在十七岁时参悟了佛法,并在十九岁跟随雷峰函入庐山,途中因寒疾险些丧命,后得神人指点而大彻宗旨。他在海幢寺居住十二年,最终成为雷峰函的弟子。
  2. 诗歌内容:《罗蛋》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旅途中的风景和心情。诗中的“长途亦一食,饥困日难胜”、“暑气万山出,青天一线迎”、“沙低车脚软,石滑树头横”等句子,形象地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与珍惜。
  3. 艺术特点:《罗蛋》的艺术特点体现在其语言上的简练与凝练,以及意境上的深远与含蓄。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境遇的反映。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4. 历史背景:明朝时期,文学创作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释今无的这首诗作,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不仅反映了释今无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
  5. 后世影响:《罗蛋》在后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和赞赏。一些现代诗人和评论家认为,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内涵,代表了明朝诗歌的一种独特风格。同时,它也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

释今无的《罗蛋》不仅是一首艺术上精湛的诗歌,也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它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