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春扫先师翁塔

江门觅路拜高岑,瞻仰嵯峨春暮阴。
溪雨欲来山气敛,泉台长掩法源深。
烟开孤白啼归鹤,土酿新红出远林。
旧日绕床孙渐老,一盘荼味荐微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壬寅春扫先师翁塔·其一》是明末清初僧人释今无的作品,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先师的崇敬和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释今无:释今无,字阿字,番禺(今广东广州市)人。他出生于一个家族,但后来改姓万氏。释今无在十六岁时开始跟随雷峰函禅师学习,并最终获得度牒。他在十七岁时已经接受了《坛经》的教诲,展现了非凡的佛学天赋。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1. 诗歌原文
  • 诗句一:江门觅路拜高岑,瞻仰嵯峨春暮阴。溪雨欲来山气敛,泉台长掩法源深。烟开孤白啼归鹤,土酿新红出远林。旧日绕床孙渐老,一盘荼味荐微忱。
  • 诗句二:盘古开天劈不开,娲皇补天难补全。三皇五帝曾游历,七十二侯尽朝天。
  1. 诗歌鉴赏
  • 自然景观描绘:释今无通过描绘春天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他用“溪雨欲来山气敛”来形容春雨即将来临前的宁静氛围,而“烟开孤白啼归鹤”则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鹤鸣归巢的景象。
  • 历史与传说融合:在第二首中,诗人巧妙地融入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元素,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 哲学思考:《壬寅春扫先师翁塔·其一》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它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述,引发人们对生命、宇宙和人类存在意义等问题的思考。

《壬寅春扫先师翁塔·其一》不仅是明代释今无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领略到释今无的艺术才华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