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石楼

过此峰逾峻,峰形隐石楼。
丹梯无路入,碧牖不知秋。
怪树如人立,潈云似水流。
若非鸾鹤背,安得陟丹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小石楼》是明代诗人释古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其创作年代为明朝时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大小石楼》的创作背景与释古诠的生平密切相关。释古诠,字无垢,号云台山人,是明代的一位著名诗人,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时代。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这首诗中,释古诠通过对“大小石楼”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感悟。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以及对于自然美的极致追求和赞美。

从内容上来看,《大小石楼》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五言律诗。诗句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过此峰逾峻,峰形隐石楼”等句的描述,生动地勾勒出了石楼的独特形态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虚幻又真实的世界,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大小石楼》的语言表达也非常优美,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使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更加和谐,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释古诠在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过此峰逾峻”,不仅形容了山峰的险峻,也隐喻了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画面感,又充满了哲理意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大小石楼》不仅是释古诠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明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关注和传颂。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首诗被不断地研究和传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它也启发着后世的诗人,通过自然景观的创作来探索人生真谛,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大小石楼》作为释古诠的代表作,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文化素养,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