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此峰逾峻,峰形隐石楼。
丹梯无路入,碧牖不知秋。
怪树如人立,潈云似水流。
若非鸾鹤背,安得陟丹丘。
【解析】
本题属于综合考核型,既涉及到了新课标卷考查中的“理解诗歌内容”能力,又涉及到了“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重点考查考生对诗句内涵的理解和分析。此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手法、抒情方式和意境特点,解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本题要求逐句翻译并写出赏析。
第一句,“过此峰逾峻”,意思是翻过了这座山头之后,山峰就更加险峻了。
第二句,“峰形隐石楼”,意思是山峰的形状隐没在石楼上了。
第三句,“丹梯无路入”,意思是丹梯没有路能进入。
第四句,“碧牖不知秋”,大意是碧绿的窗洞看不到秋天。
第五句,“怪树如人立”,大意是奇怪的树木像人似的站着。
第六句,“潈云似水流”,大意是湍急的云雾仿佛流动的水。
第七句,“若非鸾鹤背,安得陟丹丘”意思是如果不是鸾鸟和鹤背上,怎么能到达这仙境呢。
赏析:
首联点出登山之难:“过此峰逾峻”。颔联写登高所见:“峰形隐石楼”。颈联写登高所感:奇树异木,如人似物,更觉神秘莫测;云雾弥漫,变幻莫测。尾联写登高之趣,只有神仙才能飞临仙境。
【答案】
(1)过此峰逾峻:翻过了这座山头之后,山峰就更加险峻了(突出山峰的高峻)。
①过:越过、翻越。②此:指这座山。③峰:山的顶部。④逾:超过。⑤峻:险峻。
(2)峰形隐石楼:山峰的形状隐没在石楼上了(形容山很高,几乎要接近山顶了)。
①峰形:山峰的轮廓。②隐:隐藏。③石楼:指山巅上的石头建筑。④逾:超越,越过。⑤峻:高峻。⑥峰形:山峰的轮廓。⑦隐:隐藏。⑧石楼:指山巅上的石头建筑。⑨逾:超越,越过。⑩峻:高峻。
(3)丹梯无路入:丹梯也没有路可以进去(形容山路陡峭,难以攀登)。
①丹梯:指红色的梯子,即红色的栈道。②无路:没有路。③入:进去。④峻:高峻。
(4)碧牖不知秋:碧绿的窗洞看不到秋天(形容深秋时节,天寒地冻的景色)。
①碧牖:指绿色的窗户。②不知:无法知道。③秋:秋天。
(5)怪树如人立:奇怪的树木像人似的站着(形容山中树木形态奇特)。
①怪树:奇特的树木。②如:像。③人立:站立的人。④怪:奇特。
(6)潈云似水流:湍急的云雾仿佛流动的水(形容云雾缭绕,流动不定)。
①潈云:疾驰的云雾。②流:流动。③似水流:好像流水一样。
(7)若非鸾鹤背:如果不是鸾鸟和鹤背上(暗示登临此山需要借助于仙鸾和仙鹤),怎么能够达到这仙境呢(强调登临此山需要借助于仙鸾和仙鹤)。
①若:如果。②非:不是。③鸾鹤:传说中的神鸟。④背:背着。⑤达: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