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戴三病

三日不相见,惊闻伏枕忧。
尪羸力已竭,号泣意无尤。
未识趋庭乐,弥深陟屺愁。
春残风尚劲,珍重夜添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慰戴三病》是明代诗人释函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析:

  1. 作者介绍
  • 释函可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原名韩宗騋,字祖心,号剩人,俗名韩宗騋,广东博罗人。他在明末时期是一位著名的僧人和诗人,以其诗歌才华著称。释函可曾因涉及“干预时事”而被捕流徙至沈阳,并在那里弘扬佛法,倡导建立了东北首个诗社——冰天诗社。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诗歌,还体现在其编纂的两部重要作品中,即《千山诗集》和《千山语录》。这两部作品记录了释函可的文学思想及生活经历,对于研究释函可以及明代诗歌都具有重要意义。
  1. 诗歌原文
  • 三日不相见,惊闻伏枕忧。
  • 尪羸力已竭,号泣意无尤。
  • 未识趋庭乐,弥深陟屺愁。
  • 春残风尚劲,珍重夜添裯。
  1. 诗歌赏析
  • 《慰戴三病》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在长时间未见朋友时的情感变化。前三句“三日不相见,惊闻伏枕忧”直接反映了诗人由于朋友许久未见面,因此突然得知消息而感到忧虑的心情。接着“尪羸力已竭,号泣意无尤”表达了诗人身体的疲惫和情感上的绝望。最后两句“未识趋庭乐,弥深陟屺愁”,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释函可在长期流亡生活中的孤独与苦闷,也表达了他对友人深深的思念。
  1. 历史背景
  • 《慰戴三病》创作于释函可因政治牵连而被流放的情境下。当时,他因涉及“干预时事”而被捕,并被流放到东北。尽管身处逆境,释函可并未放弃其文学与宗教事业。在流放期间,他不仅坚持写作,还在沈阳创建了冰天诗社,弘扬佛教文化。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 文化意义
  • 《慰戴三病》作为释函可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展示了他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首诗中,释函可通过描绘自己与友人长时间的分离和孤独,表达了对友情的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这种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困境的积极面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1. 现代价值
  • 虽然释函可在历史上是一位僧人与诗人,但他的作品仍然具有现代价值。它们不仅是了解当时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释教文化、明代诗歌发展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些诗歌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状况,同时也能为现代社会提供启示和思考。

《慰戴三病》不仅是释函可个人经历的反映,更是明朝晚期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的写照。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