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俗龛

亦自堆残卷,何曾一室空。
文殊或过问,弥勒也难同。
畏客长疑病,教儿未觉穷。
只愁深夜后,冻杀蠹书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俗龛》是一首由明代诗人释函可创作的诗歌。在这首诗中,释函可通过描写自己对于书籍和学问的热爱,表达了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及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身的处境与心境。以下是关于《题俗龛》的具体描述:

  1. 创作背景:释函可是一位有重要文学贡献的人物,他不仅在诗坛上有所作为,还曾在沈阳弘扬佛法,创建了东北首个诗社。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顺治五年因撰写“干预时事”的《再变记》被捕流徙,顺治十六年于成所逝世,留下了《千山诗集》、《千山语录》等作品。

  2. 诗歌原文:《题俗龛》这首诗的原文如下:亦自堆残卷,何曾一室空。文殊或过问,弥勒也难同。畏客长疑病,教儿未觉穷。只愁深夜后,冻杀蠹书虫。

  3. 诗歌主题:释函可的《题俗龛》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抒发了他对于知识和学问的执着追求。诗句中的“亦自堆残卷”反映了他对知识的尊重和珍视,即使身处困境也不放弃学习。同时,“何曾一室空”表达了他虽处逆境,但精神世界充实、不空虚的状态。

  4. 艺术特色:释函可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在《题俗龛》中,他用“文殊”和“弥勒”这两个佛教中的概念,来隐喻自己对佛法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困境。

  5. 历史影响:释函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小觑。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和个人情怀。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被后人传诵,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题俗龛》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体现了释函可的生活哲学和艺术追求。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个诗人在艰难时期的坚持和对文化传承的执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