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自堆残卷,何曾一室空。
文殊或过问,弥勒也难同。
畏客长疑病,教儿未觉穷。
只愁深夜后,冻杀蠹书虫。

题:俗龛

亦自堆残卷,何曾一室空。

文殊或过问,弥勒也难同。

畏客长疑病,教儿未觉穷。

只愁深夜后,冻杀蠹书虫。

注释:

  1. 题目《题俗龛》
  2. 亦自堆残卷,何曾一室空。
  • “亦自”表示自己(作者)也堆积着书籍,说明其勤于学习,不放过任何知识的机会。
  • “残卷”是指破损不全的书籍或文章,反映出作者对知识的珍视和追求。
  • “何曾一室空”则表达了作者虽然拥有众多书籍,但并未因此而感到满足或空虚,反而更加珍惜每一本书。
  1. 文殊或过问,弥勒也难同。
  • “文殊”指的是佛教中的智慧之神文殊菩萨,象征着智慧和学问。
  • “过问”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关注或询问的意思,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学识有所追求和探索。
  • “弥勒”则是佛教中的未来佛,象征着慈悲与包容。
  • “亦难同”则表达了作者认为即使是智慧如文殊,也可能无法完全理解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思想和见解。
  1. 畏客长疑病,教儿未觉穷。
  • “畏客”指的是对自己学识的敬畏和谦逊,表现出一种虚心求学的态度。
  • “长疑病”则是形容作者对自己学识的担忧和疑虑,认为自己可能不够完善或不足。
  • “教儿”则指代作者教育子女的方式或态度,强调了教育的严谨性和重要性。
  • “未觉穷”则表达了作者认为尽管自己可能在某些方面还有所欠缺或不足,但仍然坚信自己有能力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1. 只愁深夜后,冻杀蠹书虫。
  • “只愁”则表示作者在深夜时分仍然担心自己的学识会因为寒冷而受损或消失。
  • “蠹书虫”则是古代文献中常用的比喻,指那些专门啃食书籍的虫子或其他害虫,这里用来形象地表达作者对知识的珍视和保护之意。
  • 最后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以及对未来学习的坚定信念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