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山时闭阁,当午不闻钟。
此地足云水,往来多远踪。
酌泉有妙理,隐几即孤峰。
缭绕香生雾,应藏听法龙。

【注释】

诸山:指周围群山。

当午:正午时分,太阳高悬。

妙理:佛家语,指深奥的道理或禅理。

缭绕:盘旋缭绕。

应藏:应当隐藏。应,表推测语气,意为“应该”。

听法龙:佛教传说中,龙是佛法的传播者,故云“听法龙”,即佛经的翻译者,也称为“龙象”。

【赏析】

《游谭家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唐天宝三年(744年)作者游历江西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潭柘寺周边群山环抱的景色,赞美了潭柘寺的自然美景和幽静环境,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禅宗文化的热爱,同时寄寓了自己追求自由、超脱尘世的情怀。

全诗共六句,每一句都富有诗意,下面是详细的逐句解读:

第一句:“诸山时闭阁,当午不闻钟。”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周围的山峰时而闭合,当正午时分,听不到钟声。这里的“闭阁”指的是山中寺庙关闭,不再对外开放;“当午”是指正午时分,太阳高照;“不闻钟”则是形容寺庙在正午时分没有僧人敲响铜钟,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第二句:“此地足云水,往来多远踪。”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这个地方充满了云雾和水气,来往的人很多,但难以留下痕迹。这里的“云水”指的是周围群山环绕的云雾和水汽,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踪”则是指人迹。这句话表达出了潭柘寺周围环境的美丽与神秘。

第三句:“酌泉有妙理,隐几即孤峰。”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这里泉水清澈甘甜,有着深邃的道理;而隐居在几上的修行者,就像是孤独的山峰一样,独享清寂。这里的“酌泉”指的是品味泉水的味道;“妙理”指的是深奥的道理;“隐几”是古代的一种坐法,即盘膝坐在矮几上打坐;“孤峰”则是指孤立的山峰。这句话通过对潭柘寺泉水和修行者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潭柘寺的独特魅力。

第四句:“缭绕香生雾,应藏听法龙。”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周围弥漫着香气,好像烟雾缭绕;而且这里一定隐藏着听经说法的龙,也就是佛经的翻译者。这里的“缭绕香”指的是潭柘寺四周的香气四溢;“听法龙”则是指佛经的翻译者,也被称为“龙象”。这句话通过描绘潭柘寺周围的香气和龙的形象,进一步展现了潭柘寺的神秘氛围。

这首诗通过对潭柘寺周边群山环抱、泉水清澈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修行者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形象塑造,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和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潭柘寺周围环境的描绘,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禅宗文化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