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是寻常过,忧来每觉频。
为当今岁暮,无复旧乡人。
烟火投山店,风霜冷水滨。
最怜江尽处,上下岭梅新。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作者在除夕之际有感而发。诗中以寻常事起兴,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之感。
“亦是寻常过”,是说自己也是平平常常地度过这个年岁;“忧来每觉频”,是说忧愁袭来时便觉得特别频繁,这里“频”字下得含蓄,用“每”字,说明不是偶然而是经常发生的事。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为当今岁暮,无复旧乡人”。这里的“当今”与“旧乡人”相对,表明诗人已经远离了故乡,而此时正是除夕,一年将要结束的时候,诗人自然会想起故乡的一切。诗人在家乡时,虽然也有愁苦,但毕竟是平常的小事,而如今身在他乡,面对的是种种令人忧虑的事情,所以才会频频地感到忧伤。“烟火投山店,风霜冷水滨”二句是诗人对当时环境的描写:烟火从山里升起,寒冷的风雨吹打在水边。这两句写景,既写出了当时的季节特征,又烘托出诗人当时的心境——孤独和寂寞。“最怜江尽处,上下岭梅新。”这两句是对前四句的总结。江流的尽头,是诗人所居住的地方,也是他日夜思念的地方,而现在却看不到故乡的亲人。“上下岭梅新”,是说山间的梅花开得正盛,但是因为诗人身在异地,无法欣赏到这美丽的景色。“最怜”二字,将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也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答案】
译文
又是一年岁月匆匆过去,忧愁来临总是让我感到格外频繁。
因为我身处现在这个时候,再也没有了过去时候的乡邻朋友。
烟火从山间升起,风霜吹打在水上波纹涟漪,
我最为同情那江边尽头之处,两岸山上的梅花刚刚绽放。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新年到来之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歌开头就点明时间是“除夕”,“过”,即指一年已尽,岁末将临。“亦”字表示平常、不稀奇,而“寻常过”三字则表现出诗人对此并不以为异。接着诗人以“忧来每觉频”一句转入正题。由于诗人长期漂泊在外,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十分强烈,每逢佳节倍思亲,更何况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这种思家情绪更是难以抑制。因此,当诗人突然意识到这种情绪的出现时,内心便不由得泛起一股酸楚的感觉。这种酸楚之感,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诗人在《夜泊牛渚怀古》中写道:“牛渚西江夜泊船头,烟波浩渺月儿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见《全唐诗》)可知诗人一直对故土怀有深情。然而,由于长期漂泊在外,对故土的感情越发深厚,反而越发感到惆怅。因此,当他看到“亦是寻常过”这一诗句时,不禁感慨万千。“忧来”二字表明诗人此时正处在一种痛苦之中。由于忧愁的到来,让诗人产生了一种“每每”的感觉。“每”字在这里表示次数多,频率高。诗人此时的心情可以用“频”来形容。而这种心情的产生与诗人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诗人在诗中写到:“为当今岁暮,无复旧乡人。”(《夜泊牛渚怀古》)可见此时的诗人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自由自在了。他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种生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痛苦的。更何况对于一个常年在外的人来说呢?因此,当看到“亦是寻常过”这样的诗句时,诗人不禁感叹道:“最怜江尽处,上下岭梅新。”这是因为江边的梅花刚刚盛开,而此时的诗人却只能远望而不能近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