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岁除寓南安

梅花岭下小溪边,寒尽孤僧泪独涟。
衲底尚存慈母线,担头时展美人篇。
先皇岁月馀今夕,故国风光忆去年。
香冷夜深松火息,万方从此静烽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甲申岁除寓南安》是明代诗人释函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对该诗进行简要介绍:

  1. 作者简介:释函可是明末的著名文学家,其生平事迹不详,但据诗中“故国风光忆去年”一句推测,他可能是一位曾经游历过南安等地并有深刻感受的诗人。他的文学作品多以山水、佛学为题材,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细腻真挚。

  2. 诗句解析:诗的第一句“梅花岭下小溪边”,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梅花与小溪的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美。第二句“寒尽孤僧泪独涟”,则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冬日里,看到一位孤独的僧人独自流泪,心生感慨。第三句“衲底尚存慈母线,担头时展美人篇”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美好事物的珍惜。最后两句“先皇岁月馀今夕,故国风光忆去年”则是诗人对于过去的回忆和现实的感慨,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和国家兴衰的深深忧虑。

  3. 文化背景:《甲申岁除寓南安》创作于明朝末年,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战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文化风貌。同时,通过对佛教元素的运用,展现了当时文人对于精神寄托的寻求。

  4. 艺术特色:从艺术手法上来看,释函可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同时也富含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怀和思考。

《甲申岁除寓南安》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明代社会背景下的文化产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明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以及释函可作为一位文学家的卓越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