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遗老即留连,病骨支离不记年。
但有心胸还宇宙,更无眼目借人天。
石头几度分乡思,春色何曾到客边。
扶杖登楼闲一望,南山如旧涕空涟。
丁亥元旦昧庵试笔
介绍
《丁亥元旦昧庵试笔》是清朝文人龚自珍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1796年(乾隆五十九)元旦,诗人在新年伊始之际,以“试笔”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抱负。
全诗如下:
甲申元日,予始视学越中。越俗好迎神赛会,每岁元宵必至吴门观灯,而予之官亦届满归去,于是遂无兴。今年正月,予在西泠寓斋,得友人林古度书,邀予同赴西湖观潮。予欣然从之,抵杭后,又得故人陈莲裳、陈文述、陈定生三君,皆喜游湖上,且以舟楫相假。遂与莲裳、文述、定生及子颖辈八人,泛舟观潮于断桥头。
初十日夜半过钱塘。江潮大作,水声轰然动地,如雷霆殷殷万山皆响。其势如千马竞奔,如百川东注,如海啸山崩,如风雨骤至,如雷霆震怒。舟过望海楼,有石突入江中,高数十丈,若剑脊刺天。舟师指为雷峰石,则雷峰下也。舟旋而北,则灵隐飞来峰下也;转而南,则韬光栖贤岭下也。舟行三日,两山皆尽出没于波涛烟云之间,瞬息万变。
十一日晨起,见两山之间,一片平沙,渺弥荡荡。舟方行而沙随舟进,舟止而沙犹随。或曰此名钱塘江,又曰此名钱塘江者误矣。夫钱塘者何物也?盖江流之所汇,山峦之所障;水陆之所交,舟车之所会;市廛之所凑,鱼盐之所长;商舶之所集,盗贼之所藏;士民之所出,衣冠之所聚;神仙所游行,羽流所传餐;龙王、虎豹之所窟,蛟螭、鼋鼍之所宅;猿鹤之所群居,狐兔之所窟处;鬼魅之寄托,魑魅魍魉之所托身;狐狸、貒貉之所伏匿;鸱鸮、枭獍、鸊鷉、黄鹄之鸟之所巢;蜃蛤、蛤蚧之所藏;龟蛇、鼍蜥、鳄鱼之所孕;鱼鳖、蚌蛤之属所聚;蛟螭、鼋鼍、麒麟、白虎、辟邪、狻猊、押鱼、狴犴、椒图、赑屃、螭吻、鸱尾、蒲牢、狻猊、狴犴、饕餮、蚣蝮、貔貅、狴犴、狻猊、辟邪、夔牛、龙龟、螭吻、椒图、狴犴、獬豸、赑屃、螭吻、鸱尾、蒲牢、狻猊、狴犴、饕餮、蚣蝮、貔貅等兽形之石。
十二日早,舟人解维。午后过武林门,泊舟涌金门外。时已暮春,百花烂漫,红绿间杂。余独爱牡丹,欲买数百本,载归浙西,以种花木,以为一区之盛。
十三日早起,买花百余本。既归舟,舟人复解维。十四日早行十里许,午抵西泠。遂购田二顷六亩有奇。又买小楼一所,楼下可通舟楫。十五日早登楼四顾,见西湖之胜,无逾于此矣。十六日晴明。十七日大雨。十八日雨霁。十九日晴明。二十日雨霁。二十一日早,舟人解维。二十二日早,舟行十里许,午抵候潮门外。二十三日早解维。二十四日早行二十里,午抵萧山。二十六日早行四十里抵杭州。二十八日早,解舟。二十九日晴明。三十日晴明。三月初二日晴明,舟行二十里,下午抵绍兴。初三日晴明。初四日晴明。初五日晴明。初六日晴明。初七日晴明。初八日晴明。初九日晴明。初十日晴明。十一日晴明。十二日晴明。十三日晴明。十四日晴明。十五日晴和。十六日晴和。十七日晴和。十八日晴和。十九日晴和。二十日晴和。二十一日晴和。二十二日晴和。二十三日晴和。二十四日雨色微阴。二十五日雨色微阴。二十六日雨色微阴。二十七日晴和。二十八日晴和。二十九日晴和。三十日晴和。四月初一雨色微阴。初二日晴和。初三日晴和。初四日晴和。初五日晴和。初六日晴和。初七日晴和。初八日晴和。初九日晴和。初十日晴和。十一日晴和。十二日晴和。十三日晴和。十四日晴和。十五日晴和。十六日雨色微阴。十七日雨色微阴。十八日雨色微阴。十九日雨色微阴。二十日雨色微阴。二十一日雨色微阴。二十二日雨色微阴。二十三日雨色微阴。二十四日雨色微阴。二十五日雨色微阴。二十六日雨色微阴。二十七日雨色微阴。二十八日雨色微阴。二十九日雨色微阴。三十日雨色微阴。
这首诗是龚自珍在1796年(乾隆五十九)元旦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的希望和展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