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拈香

野臣负罪海东偏,羞搭袈裟见佛天。
一瓣心香和泪举,不知何处祝尧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旦拈香》是明代诗人释函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展现了诗人在特定节日对国家和君王的祝福与期望。下面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背景:释函可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生于明礼部尚书韩日缵之子,自幼才华横溢,声名远播。然而,他对世俗仕途并不感兴趣,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释函可曾落发为僧,成为道独和尚之法嗣,并与兄长函是齐名。他在明思宗崇祯十二年(1636年)落发为僧,成为道独和尚之法嗣,与师兄函是齐名。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出家为僧的经历,又有流放辽阳、沈阳南塔开法等经历。他在普济等七大寺说法,被大关以东奉为洞宗鼻祖,声名洋溢于朝鲜、日本。这些经历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中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色彩。
  2. 诗歌原文:《元旦拈香·野臣负罪海东偏》
    野臣负罪海东偏,羞搭袈裟见佛天。
    一瓣心香和泪举,不知何处祝尧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在新年之际,因某种原因感到愧疚和羞愧,却依然坚持着自己内心的信仰和情感。他手持一瓣心香,泪水滴落,心中默默地祝福着国家和君王能够度过难关,迎来更好的时光。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刻又含蓄,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3. 艺术手法:在这首诗中,释函可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首先,他用“野臣负罪海东偏”来表达自己的愧疚和羞愧之情,通过这种自我反省的方式,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其次,他用“羞搭袈裟见佛天”来形象地描绘出自己身处异乡、面对佛法的情景,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再次,他用“一瓣心香和泪举,不知何处祝尧年”来表达自己对于国家和君王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刻又含蓄,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性。
  4. 文化价值:《元旦拈香》不仅是释函可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明朝时期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反映。在这首诗中,释函可通过对新年的描绘、对自己身世的回顾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祈愿,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同时,这首诗还反映了佛教文化在明朝时期的传播和发展。佛教在明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寺庙和僧侣都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释函可作为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言行举止和思想观念都受到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元旦拈香》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它不仅是对释函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明朝时期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阅读和研究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明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