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臣负罪海东偏,羞搭袈裟见佛天。
一瓣心香和泪举,不知何处祝尧年。

元旦拈香

野臣负罪海东偏,羞搭袈裟见佛天。

一瓣心香和泪举,不知何处祝尧年。

注释:

  1. 元旦拈香:指在元旦这一天,人们会焚香祈祷,以示对新年的祝福。
  2. 野臣:指作者自己,自称没有官职的人。
  3. 负罪:承担罪恶。
  4. 海东偏:指的是大海的东边。
  5. 羞搭:意为羞愧之情难以言表。
  6. 袈裟:指僧尼穿着的宽松上衣,也泛指僧人的衣服。
  7. 佛天:指佛教的世界,即天堂。
  8. 一瓣心香:意为用一片香花瓣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9. 和泪举:意为用手中握着的泪珠来表示对新年的祝福。
  10. 不知何处祝尧年:意思是不知道在哪个地方向尧帝祈福。尧帝是古代传说中的贤君,这里可能是指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像尧帝一样,国泰民安,社会和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在元旦之际,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忏悔,以及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和祝福的诗篇。
    首句“野臣负罪海东偏”,诗人以“负罪”二字开篇,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的行为的悔恨之情。这里的“野臣”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而“负罪”则是指他因为某些行为而感到愧疚。接着,诗人又以“海东偏”来强调这种负罪感来自于大海的东边,意味着他的负罪感来源于遥远的地方,更加凸显了他的内疚和自责。
    “羞搭袈裟见佛天”,这句诗中的“羞搭”可能是指羞怯或尴尬之意,而“袈裟”则是僧人所穿的宽松上衣。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行为的羞愧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期许。
    第三句“一瓣心香和泪举”,诗人用“心香”来形容自己心中的诚意,而“和泪举”则表明他用泪水来祭拜,这既是对自己过去的忏悔,也是对未来的祈愿。这里的“和泪举”可以理解为诗人将泪水与心中的香一起举起,象征着他将自己的感情全部倾注于其中。
    最后一句“不知何处祝尧年”,诗人以“不知何处祝尧年”作为结尾,表达了他对新一年的期待与祝福。这里的“不知何处”既指代了未知的地方,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困惑;而“祝尧年”则是指对尧帝的祝愿,寓意着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像尧帝一样,国家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过去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