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炉拨尽漏声微,独卧泥床揽毳衣。
枕上岭梅三百树,一时化作雪花飞。
注释:
- 寒炉拨尽漏声微:在寒冷的夜晚,用火炉煮着东西,随着时间推移,火炉的烟渐渐被抽走,只剩下细微的声音。
- 独卧泥床揽毳衣:独自躺在泥床上,紧紧抱着薄薄的毛毯。
- 枕上岭梅三百树:在枕头上,可以看到岭上的梅花有三百棵。
- 一时化作雪花飞:突然,那些梅花好像变成了无数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夜的景象,通过诗人独特的观察和感受,将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寒炉拨尽漏声微”,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冬夜的画面:火炉旁,烟雾袅袅,声音细微。这种静谧而祥和的氛围,为接下来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独卧泥床揽毳衣”,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入画,描绘了他独自一人,躺在泥床上,紧紧抱着毳衣的情景。这种孤独与寂寞,让人不禁想起古人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枕上岭梅三百树,一时化作雪花飞”。这里的“化”字,不仅指梅花变成了雪花,更有一种“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在其中。诗人仿佛看到了那岭上的梅花,在夜深人静之时,悄然绽放,然后又如同雪花一般飘落下来。这种变化,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神奇魅力,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
整首诗构思巧妙,意象丰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冬夜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这种艺术手法,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