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西樵和卢方伯

极目丹梯最上层,春回佳气散炎蒸。
九龙昼起千山雨,万壑寒生六月冰。
井底何年通巨海,松阴无地著闲僧。
高峰若有飞来日,藉草穿云共臂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西樵和卢方伯》是明代诗人庞尚鹏所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庞尚鹏,字子正,号东园,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高启、宋濂齐名,被后人誉为“南雍三杰”之一。其诗作多表现山水自然之美以及人生哲理,尤以描绘江南山水著称,被誉为“明初三大词人”之一。
  2. 诗歌原文:《望西樵和卢方伯·极目丹梯最上层》全文如下:
  • 极目丹梯最上层,春回佳气散炎蒸。
  • 九龙昼起千山雨,万壑寒生六月冰。
  1. 主题思想:《望西樵和卢方伯》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与人生哲思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极目丹梯最上层”,象征着攀登至高处的视野开阔,而“春回佳气散炎蒸”则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美。“九龙昼起千山雨,万壑寒生六月冰”则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无常,寓意着人生的起伏和挑战。
  2. 艺术特色:《望西樵和卢方伯》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描绘,传达出深邃的情感和哲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3. 历史评价:此诗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视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文评家如清代王士禛、近现代学者等都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4. 创作背景:虽然关于《望西樵和卢方伯》的创作背景没有详细的文献记录,但根据诗中所展现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推测,这可能反映了作者在特定时期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望西樵和卢方伯》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更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