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晓发

秉烛通窗暗,披衣起漏残。
乌啼台树晓,蛩咽井芜寒。
向老嗟行役,为官愧素餐。
循良求不易,冻馁待谁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应城晓发》是明朝诗人顾璘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清晨出发时的所见所感。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简要介绍:

  1. 诗歌原文
    秉烛通窗暗,披衣起漏残。
    乌啼台树晓,蛩咽井芜寒。
    向老嗟行役,为官愧素餐。
    循良求不易,冻馁待谁安。

  2. 作者介绍

  •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他与高叔嗣、何景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杰”,亦称“大明四杰”。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的宁静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秉烛通窗暗,披衣起漏残”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来衬托晨曦的到来。接着诗人以鸟儿的啼鸣和蟋蟀的叫声作为背景,增添了早晨的寂静和冷清氛围。
  • 诗中的“向老嗟行役,为官愧素餐”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感慨,表达了自己虽身居高位却未能实现理想,感到惭愧。
  • “循良求不易,冻馁待谁安”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应城晓发》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更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