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阔残星小,汀寒宿雾沈。
马声喧橹乱,灯影照江深。
汉沔非吾土,风霜滞客心。
驱驰何敢惮,筋力尔须任。
沙阳晓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沙阳晓渡》是明代诗人顾璘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诗人简介:顾璘,字华玉,号东桥居士,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与官员,生于1476年,卒于1545年。他曾任广平知县、南京吏部主事等职,并在正德年间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在诗歌创作方面,顾璘以其独特的风调著称,被后人称为“金陵三俊”之一,与陈沂、王韦并称。他的文学作品多样,包括了《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国宝新编》、《凭几集》等多种作品。
诗词原文:水阔残星小,汀寒宿雾沈。马声喧橹乱,灯影照江深。汉沔非吾土,风霜滞客心。驱驰何敢惮,筋力尔须任。
词藻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清晨渡河的生动画面。诗中的“水阔残星小”形容了河水宽广但星光稀疏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马声喧橹乱”则表现了渡口上的热闹景象,马匹嘶鸣和船橹声此起彼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灯影照江深”则是夜晚灯光映照在深邃的江面,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最后两句“汉沔非吾土,风霜滞客心”,反映了作者对远离故乡的无奈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沙阳晓渡》不仅作为一篇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所蕴含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个人情感也都值得深入探讨。通过阅读和理解这首古诗,人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顾璘及其时代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征,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