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灯次金大仁甫

西轩夜深沉,燃灯坐相对。
丹虹卧腾光,朱虫聚成辈。
雨焰拂檠低,风辉袅窗碎。
烛幽犀角灵,投炎蛾腹溃。
堂深望转孤,漏永剪还再。
红烬堕寒灰,苍烟浮夕霭。
凌寒气弥和,待旦心非昧。
随君照逋亡,仁功起残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对灯次金大仁甫》是明朝著名诗人顾璘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

诗的原文如下: 西轩夜深沉,燃灯坐相对。丹虹卧腾光,朱虫聚成辈。雨焰拂檠低,风辉袅窗碎。烛幽犀角灵,投炎蛾腹溃。堂深望转孤,漏永剪还再。红烬堕寒灰,苍烟浮夕霭。凌寒气弥和,待旦心非昧。随君照逋亡,仁功起残废。

从文学形式来看,《对灯次金大仁甫》属于诗歌的一种。这种体裁要求作者在有限的篇幅内通过精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或描绘生动的画面。顾璘以简洁明快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夜晚读书图,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从内容和主题上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一种静谧的读书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诗中的“西轩夜深沉”设定了时间与空间的背景,而“燃灯”、“丹虹”、“朱虫”等意象则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诗中还透露出诗人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例如,“随君照逋亡,仁功起残废”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同情与悲悯之情,也暗示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从历史和文化背景来看,顾璘作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创作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其时代文化特征的反映。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如他在《国宝新编》中提到的“金陵三俊”,即陈沂、王韦等人,他们与顾璘并称为当时的文学界翘楚。这样的创作环境使得顾璘的诗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从文学技巧上看,顾璘的诗作在用词造句上非常讲究,尤其是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例如,“烛幽犀角灵”中的“犀角”,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蜡烛的形状,也暗喻了知识的光芒照亮人心,给人以智慧与启迪。

《对灯次金大仁甫》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朝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同时领略到顾璘作为文学家的卓越才华和独特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