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轩夜深沉,燃灯坐相对。
丹虹卧腾光,朱虫聚成辈。
雨焰拂檠低,风辉袅窗碎。
烛幽犀角灵,投炎蛾腹溃。
堂深望转孤,漏永剪还再。
红烬堕寒灰,苍烟浮夕霭。
凌寒气弥和,待旦心非昧。
随君照逋亡,仁功起残废。

【注释】

西轩夜深沉,燃灯坐相对:西厢房(轩)夜晚很深沉,点燃灯火坐着相互对视。

丹虹卧腾光,朱虫聚成辈:红色的虹卧在天空中,像一条条彩练;黑色的小虫聚拢在一起,就像一队队黑蚁。

雨焰拂檠低,风辉袅窗碎:雨水的火光扑打在灯笼上,把灯笼照得很低,微风吹过,窗户上的烛光摇曳不定。

烛幽犀角灵,投炎蛾腹溃:蜡烛幽暗时像犀牛角一样灵异,烧到极热时像被烧的飞蛾,肚子炸裂了一般。

堂深望转孤,漏永剪还再:堂屋深深,望着远方,感到孤单。长夜漫漫,等待天亮,又不得不将蜡烛重新点燃。

红烬堕寒灰,苍烟浮夕霭:红烛的余烬落满了冷灰,烟雾缭绕着黄昏的暮霭。

凌寒气弥和,待旦心非昧:冒着寒冷的天气,心情平和而愉快,因为天明之后还有希望。

随君照逋亡,仁功起残废:随着你照亮那些逃亡的人,你的仁德之功,可以使他们从病残中恢复健康。

【赏析】

此诗描写作者深夜点灯读书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关心他人疾苦、乐于助人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风格清新明快。

第一句“西轩夜深沉,燃灯坐相对”,点出时间是深夜,地点是西轩,环境清幽,气氛宁静。“燃灯”表明点灯的原因是为了读书,“坐相对”说明两人正在专心致志地阅读,这两句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气氛。

第二句“丹虹卧腾光,朱虫聚成辈”,以“丹虹卧腾光,朱虫聚成队。”比喻读书声如虹卧于天际,众书虫聚集在案头,形象生动。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把读书声比作天上的虹和地下的书虫,写出了读书声的洪亮和气势磅礴。

第三句“雨焰拂檠低,风辉袅窗碎”,用“雨焰拂檠低”写灯光昏暗,用“风辉袅窗碎”写风摇窗扉,摇曳生姿。这两句既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又有动态美,表现了读书人的专注神情。

第四句“烛幽犀角灵,投炎蛾腹溃”,写蜡烛燃烧到了尽头,发出幽光,犹如犀牛角般神奇。用“投炎蛾腹溃”形容火焰炽烈,使飞蛾化为灰烬。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烛光之微弱,进一步烘托读书人刻苦攻读的精神。

第五句“堂深望转孤,漏永剪还再”,写夜已深沉,四周空旷寂寥,只有自己与书籍相伴。用“剪还再”来形容读书人夜以继日的刻苦学习精神。这两句通过写自己的孤独处境,衬托出读书人刻苦钻研的态度。

第六句“红烬堕寒灰,苍烟浮夕霭”,写蜡烛烧尽后留下的红烬落在冷灰中,烟雾弥漫在晚霞中。这两句既写出了时间的推移,也写出了景物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读书人对知识的渴望和执着追求。

第七句“凌寒气弥和,待旦心非昧”,写虽然身处严寒之中,但内心却充满暖意。这两句表达了面对困难和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坚定信念。同时,也暗示了读书人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四句“随君照逋亡,仁功起残废”,以“随君照逋亡”表示愿意帮助他人摆脱困境,“仁功起残废”则表达了自己的仁爱之心和对他人的关心之情。这几句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美好愿景。

整首诗以“灯”为线索,通过描绘读书人的环境、心境以及与朋友的对话等方式,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知识、道德的理解和重视。诗中所体现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