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太守徐心溪公寿

分符潮郡自神京,三载春风满十城。
共戴黄堂瞻玉节,重逢华诞降昴精。
千秋椿色凌霜雪,閤郡霞觞舞凤笙。
海屋筹添从此始,直班姬召佐承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太守徐心溪公寿》是明代诗人饶与龄创作的古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徐心溪公寿辰时的美好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这位官员的崇高敬意和对其政绩的赞美。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学价值:

  1. 诗歌原文:遐陬父老举金罍,拜手同讴出郡才。瘴海祲消灵鳄逝,丹霄瑞应彩鸾来。景逢万宝丰登际,节近中秋寿域开。

  2. 诗歌赏析

  • 内容概括:诗歌开头描述了地方官员在寿辰之际受到父老乡亲的热情欢迎,他们手持金罍(古代一种盛酒器),一同庆祝,颂扬其才能。接着,“瘴海祲消灵鳄逝,丹霄瑞应彩鸾来”两句,描绘了瘴疠消除、祥瑞降临的景象,象征着官途光明、仕途顺利。后文“景逢万宝丰登际,节近中秋寿域开”进一步强调了国泰民安、社会繁荣的美好局面。
  • 艺术特色:饶与龄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如将瘴疠消除比作“灵鳄逝”,将祥瑞降临比作“彩鸾来”,这些形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通过对节日庆典的描写,表达了对徐心溪公寿诞的热烈祝贺和对他功绩的赞美。这种对节日庆典的描绘不仅仅是对个人生活的赞颂,更是对社会和谐、国家繁荣的一种美好祝愿。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贺太守徐心溪公寿》创作于明代。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经历了从动荡到稳定的转变,政治相对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艺术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这些背景条件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 地理环境:饶与龄生活在广东潮州地区,这一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也为诗歌的内容和风格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广东潮州地处岭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这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潮州作为商贸重镇,经济活动频繁,为城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这也间接影响了诗人的创作风格和主题选择。
  1. 文学价值
  • 思想内容: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才华的颂扬,更是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和谐的赞美。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信心。
  • 艺术手法:饶与龄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抽象的理想状态,使得诗歌具有更深的思想内涵和美学价值。此外,诗人还善于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 影响及评价:这首诗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在形式上继承了古诗词的传统,但在内容上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展现了明代文人的风貌和情感世界。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赞誉,而且在后来的文学史上也被视为经典之作。

《贺太守徐心溪公寿》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古诗。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古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展现的智慧和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