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阴那山

诸峰横亘翠相连,势耸崔嵬插碧天。
晴雨开先占色相,晨昏变幻弄云烟。
延袤鼓嶂千村绕,梵宇钟声百里悬。
小筑悠然乐佳胜,衡庐奚事觅中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阴那山》是一首出自明代的诗歌,由饶与龄创作,主要描绘了阴那山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生活。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安宁生活的向往。

《咏阴那山》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阴那山的壮丽景色和宁静氛围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诗句“诸峰横亘翠相连,势耸崔嵬插碧天”形象地描述了山峦层叠、青翠欲滴的景象;“延袤鼓嶂千村绕,梵宇钟声百里悬”则展现了山区与周边村庄的和谐共处以及远方寺庙钟声的悠扬。这些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还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咏阴那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简洁而精炼,既符合诗歌的节奏感,又能深刻表达诗人的情感。这种形式上的选择使得诗歌更加易于传唱和记忆,同时也便于读者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在内容上,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体验,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使得诗歌具有更深的思想内涵和感染力。例如,“细叠轻绡色倍浓,晚霞犹在绿阴中”,不仅描述了景色,还通过晚霞的色彩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咏阴那山》的创作背景也是理解这首诗的重要环节。它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审美情趣。在当时,文人墨客们经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而这首《咏阴那山》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才华,也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心灵宁静的生活理想。

《咏阴那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阴那山的壮丽景色,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具有极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