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通府沈效愚夜分延饮西湖寿安寺

锦缆牵舟湖面行,淡云疏雨晚来晴。
袛园丽象中宵见,宝炬森行分外明。
满座主宾同胜赏,侑觞歌舞答升平。
而今分手天南北,伫望鸿邻慰远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追忆通府沈效愚夜分延饮西湖寿安寺》是明代诗人饶与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夜晚在西湖寿安寺举行的宴会盛况,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饶与龄(1589-1645),字道延,号宾印,明代诗人,出身于大埔,相长子。曾试政都察院,以父母归侍二年而父卒,免服谒选,补中书舍人,才两月而病卒。他的文学作品包括《新矶题咏》、《松林漫谈》、《谩笔稿》、《宝印诗草》,父子合刻诗文为《椿桂集》。
  1. 诗句原文
    锦缆牵舟湖面行,淡云疏雨晚来晴。
    袛园丽象中宵见,宝炬森行分外明。
    满座主宾同胜赏,侑觞歌舞答升平。
    而今分手天南北,伫望鸿邻慰远情。

  2. 诗歌赏析

  • 情景交融: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寿安寺之夜宴的场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孤独感。
  • 情感深沉:诗人通过对夜晚西湖美景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友谊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 艺术手法: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锦缆牵舟”、“淡云疏雨”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追忆通府沈效愚夜分延饮西湖寿安寺》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明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