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对雨

四峰雷送雨,短袷怯春寒。
遣兴偏宜酒,凭虚共倚栏。
泉声和涧底,树色隐云端。
喜得看山伴,阴晴总壮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楼对雨》是唐代裴度的一首著名诗作。该诗通过诗人登楼避夏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一幅夏日雷雨交加的生动画面。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氏,为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在宪宗时期,裴度累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支持宪宗削藩。
  1. 诗作原文
    四峰雷送雨,短袷怯春寒。遣兴偏宜酒,凭虚共倚栏。泉声和涧底,树色隐云端。喜得看山伴,阴晴总壮观。

  2. 诗句解析

  • 四峰雷送雨:描述了四座山峰上雷声滚滚,雨水随之而下的景象。
  • 短袷怯春寒:描绘了穿着轻薄衣物的诗人感到春寒料峭的情景,暗示了天气的突然转变和季节的寒冷。
  • 遣兴偏宜酒:表达了诗人借饮酒来排解愁绪,寻求心灵慰藉的心情。
  • 泉声和涧底:泉水的声音与山涧的声音相互呼应,形成了和谐的自然景观。
  • 树色隐云端:树木的颜色与云端相融合,形成一种朦胧而美丽的画面。
  • 喜得看山伴:诗人高兴地看到山成为了自己的陪伴,无论是在晴朗还是多云的日子里,都能感受到自然的壮观。

《登楼对雨》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还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自然和艺术的独特见解。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也是研究唐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