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云洞即事

舞雩多夙伴,半月共云林。
远眺天空眼,长吟月在襟。
百年真此乐,千里祇同心。
不有知音者,谁为浪鼓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云洞即事》是一首明代诗人庞嵩创作的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和云洞即事》是庞嵩在一次登临云洞之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与自然景物的亲密接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哲学思考。通过对明月、舞雩等元素的描绘,庞嵩展现了其高洁的情操和豁达的人生理念。
  2. 内容分析:《和云洞即事》全文如下:舞雩多夙伴,半月共云林。远眺天空眼,长吟月在襟。百年真此乐,千里只同心。不有知音者,谁为浪鼓琴。诗的前两句“舞雩多夙伴,半月共云林”描绘了诗人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表达了一种与天地同呼吸、与自然共存的情怀;第三句“远眺天空眼,长吟月在襟”则通过描绘诗人凝视夜空、吟咏月光的画面,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后两句“百年真此乐,千里只同心”则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表达了诗人对志同道合者的珍视和对人生真谛的探求;最后一句“不有知音者,谁为浪鼓琴”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知音难求的无奈和感慨。

《和云洞即事》不仅是一首充满自然美的诗歌,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庞嵩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