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甘泉师登白云山

白云古洞经三变,变入尼山亦快哉。
坐玉江楼移旧榻,著书云路有新台。
九龙混混源头出,双蝶翻翻天际来。
何幸小生随杖屦,傍蹊赢得剪蒿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从甘泉师登白云山》是明代诗人梁以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
  • 梁以壮,明代著名诗人,其生平不详,但已知的作品中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1. 诗词原文
    拨云高立思漫漫,百粤河山错绣看。
    龙穴水从秋涨暖,鹅潭风向午翻寒。
    三城总结于湖上,五岭遥通自岳端。
    佳气说今犹未散,愿投林下谢衣冠。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梁以壮在《从甘泉师登白云山》中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诗中的“拨云高立”与“思漫漫”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通过对“百粤河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南方山水的热爱和赞美。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龙穴水”、“鹅潭风”等意象,通过具体的景象传达了作者的情感与哲思。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加深了诗歌的意境。
  • 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之情和归隐田园的愿望。末尾的“愿投林下谢衣冠”,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场的疏离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从甘泉师登白云山》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它展示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崇。通过阅读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在艺术上的造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