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堂避暑

六月炎荒疑冻雪,天山池馆枕幽城。
已无酷吏阶前拥,时有故人天上迎。
竹叶影侵诗骨瘦,柳梢柔扬葛衣轻。
出门咫尺驱驰地,便有炎凉几世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山堂避暑》:夏日里的凉意诗篇

在明朝的文学天空中,有这样一首诗歌,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这就是《天山堂避暑》,一首描绘夏日炎暑却清凉如雪,以及人间世态炎凉的作品。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六月炎荒疑冻雪,天山池馆枕幽城。已无酷吏阶前拥,时有故人天上迎。竹叶影侵诗骨瘦,柳梢柔飏葛衣轻。出门咫尺驱驰地,便有炎凉几世情。”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述,更像是一首抒情长诗,充满了哲理与情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凉的世界。在炎热的六月,作者仿佛置身在一片冰雪之中,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清凉。这种清凉并非是物质上的,而是心灵上的。诗人通过对酷吏的排斥和故人的迎接,表达了他心中的理想世界。这里的“酷吏”,象征着那些不择手段、心术不正的人;而“故人”则代表着真诚的朋友和亲人。

诗中的“竹叶影侵诗骨瘦,柳梢柔飏葛衣轻”更是让人印象深刻。竹子的影子似乎能够侵入诗人的身体,使他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清凉;而柳树的微风则轻轻摇曳着葛衣,使人感到一种轻松和舒适。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夏日的自然美景,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最后两句“出门咫尺驱驰地,便有炎凉几世情”更是点睛之笔。诗人虽然身处一个充满炎热的世界,但在他的心中,总有一股清流存在。这种清流来自于他的友情、亲情和对社会的理解,使他能够在炎夏中保持一份清醒和冷静。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思考。它告诉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炎热和挑战时,我们需要保持一颗清凉的心,用智慧和善良去面对世界。同时,这首诗也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它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意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天山堂避暑》是明朝诗人庞嵩创作的一首杰作。它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这首诗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清凉的世界,更让我们思考了生活的真谛。在这个炎热的夏天,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天山堂避暑》,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与美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