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阳冈赴召二首

伊昔岁戊申,而我寓姑孰。
送送别梅冈,朱夏月正六。
今庚六月闰,三金火旋伏。
执手遽言别,曳舄黄山麓。
飔飔袭璚树,冷冷漱湍玉。
入火能不炎,即此良自足。
聊以把赠君,一洗烦与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王阳冈赴召二首》是明代文学家庞嵩的作品,这两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也展示了其对友情的珍视与人生哲学的理解。以下是关于这两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庞嵩(1506-1572),字振卿,号弼唐先生,广东南海人。嘉靖十三年举人。二十三年官应天通判,后进治中、屡摄尹事等职。他不仅在官场上有卓越表现,还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曾从学于王守仁,讲学罗浮山,学者称其为弼唐先生。

  2. 诗歌原文:《赠王阳冈赴召二首·其一》原文如下:
    昔岁戊申吾寓姑孰,送君别梅冈,朱夏月正六。今庚六月闰,三金火旋伏。执手遽言别,曳舄黄山麓。飔飔袭璚树,冷冷漱湍玉。入火能不炎,即此良自足。聊以把赠君,一洗烦与酷。
    译文如下:
    岁月流转,又一年戊申之秋,你我相聚于姑孰,共话别离之情。如今已是闰年的夏天,三金(金星、火星、水星)运行至尾端。握手告别时,你拖着鞋印踏遍黄山的幽径。清风拂过竹林,泉水清凉如玉,即使置身烈火之中也能保持内心的清凉和坚定。借此机会将这首诗赠予你,希望能洗净一切烦恼与困扰。

  3. 主题探讨

  • 《赠王阳冈赴召二首·其一》通过描绘与友人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开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望。诗中的“入火能不炎”不仅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诗人自身坚守信念的象征。
  • “即此良自足”表达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中仍能找到自我安慰与坚持的态度,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哲理。
  • 《赠王阳冈赴召二首·其二》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离别时刻的情感表达。诗中的自然景物描写与离别的情感紧密相连,共同构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通过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的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深度。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对古典文学的认识,也能够促进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情感表达。
  1. 艺术特色:《赠王阳冈赴召二首》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两首诗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将抽象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相结合,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

《赠王阳冈赴召二首》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蕴含深厚人文情怀和人生哲理的佳作。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了解和艺术特色的欣赏,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也能从中汲取对于人生的智慧和勇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