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周元亮至湖上

独脱烽烟地,同寻菡萏居。
半年两握手,十载几封书。
人壮吾新老,兵销会不疏。
此来难久住,一笑一欷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周元亮至湖上》是清代诗人陈洪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陈洪绶对友人周元的热烈欢迎和深厚情谊。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独脱烽烟地,同寻菡萏居。
    半年两握手,十载几封书。
    人壮吾新老,兵销会不疏。
    此来难久住,一笑一欷歔。

  2. 作者简介
    陈洪绶(1598年—1655年),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的作品以人物画闻名,擅长夸张手法,创作了大量插图作品,如《九歌图》、《西厢记》插图等,并有《宝纶堂集》传世。

  3. 诗歌解析

  • 独脱烽烟地:描述了诗人在战乱中能够脱离危险的境遇。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但诗人却能自由自在,这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 同寻菡萏居:这里的“菡萏”指的是荷花,象征着清洁和高雅。诗人与周元亮一同寻找这样的居所,意味着他们在精神上找到了寄托和慰藉。
  • 半年两握手:表达了两人长时间的友情和深厚的关系。尽管时间流逝,但他们之间的联系依旧紧密,如同老朋友一般。
  • 十载几封书:十年的时间中,他们互赠了不少书信,这些书信不仅是情感的传递,也是他们友谊的象征。
  • 人壮吾新老:这里的“新老”可能是指年龄或经验,诗人用它来形容自己与周元亮的相互成长和变化。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两人的不同经历,也体现了彼此在人生旅途中的陪伴和支持。
  • 兵销会不疏:战争虽然平息,但人与人之间的疏远感仍然存在。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这种情感疏离的无奈和感慨。
  • 此来难久住:表达了诗人难以长时间留在当前的地方,可能是因为战事或其他原因,使得诗人不得不离开。
  • 一笑一欷歔:在告别的时刻,诗人通过笑声掩饰内心的伤感,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绪交织。
  1. 诗歌鉴赏
    《喜周元亮至湖上》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友情场景,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喜周元亮至湖上》作为陈洪绶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灵感和审美体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