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离子 · 琴弦

晋平公作琴,大弦与小弦同,使师旷调之,终日而不能成声,公怪之,师旷曰:「夫琴大弦为君,小弦为臣,大小异能,合而成声,无相夺伦,阴阳乃和。今君同之,失其统矣,夫岂瞽师所能调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晋平公制作了一张琴,大弦和小弦粗细相同,他让大名鼎鼎的乐师师旷调弦,调了一整天也不能调出和谐的声音,晋平公责怪他。师旷说:“琴的大弦是君,小弦是臣,大小的俢不同,配合起来才能发出和谐的声音,不能失去条理,这样阴阳才能和谐。现在你把它们混同了,就失去它们的常规了,那样怎么能是我这乐师所能调好的呢?”

介绍


《郁离子》是清代的一部笔记小说,作者是王韬(1820年-1905年),字秉堂、伯翘,号海藏山人等,浙江萧山县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思想家。

在《郁离子·琴弦》中,“琴弦”一词指的是什么?这是否与现代意义上的“琴弦”相同?
王韬的《郁离子》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收录了作者对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社会现象的研究和评论。其中,《琴弦》是其中的一篇作品。

在《琴弦》这篇文中,“琴弦”的含义并非指我们通常理解的那种乐器上的细线或金属条,而是象征着一种情感的纽带或者联系。具体来说,在文章中“琴弦”可能被用来比喻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或者是某种精神层面的情感联结。

这与现代意义上的“琴弦”不同,后者是指用于弹

注解

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字子野,眼瞎,善于弹琴、辨音。

无相夺伦:《书·舜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统:体统,规矩。夺,丧失、推动;伦,条理。

瞽:盲也,古以瞽者为乐官,因以为乐官的代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