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离子 · 救虎

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有道士筑于其上以事佛,甚谨。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督善水者绳以俟。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甚众。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舟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始则曚曚然,坐而舐其毛,比及岸,则瞠目视道士,跃而攫之仆地。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郁离子曰:「哀哉!是亦道士之过也。知其非人而救之,非道士之过乎?虽然,孔子曰:『观过斯知仁矣。』道士有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在苍筤山山脚,溪水汇合在一起流入大江。有求道的人居住在上面侍奉佛陀,非常虔诚。

一天晚上,山上发洪水,冲跑房屋塞满溪流而向下泛滥,人们骑着木头、跑到屋顶上、哭喊着求救之声连成一片。求道者备下大船,穿上蓑衣站在水边,指挥着水性好的人拿着绳索等待着。有人飘过来就投出拴着绳子的木头拉上落水者,所救活的人非常多。黎明时,有动物身在波涛中只露出头来,左右张望像是在求救的样子。求道者说:“这也是个生灵,必须马上救它!”船上的人照办了,用木头把它接上来,原来是只老虎。一开始迷迷糊糊的,坐在那里舔毛。等到了岸上,就瞪着眼睛看着求道者,跃上去把他扑倒在地。船上的人跑来救援,求道者得以活命,可是已经被老虎弄得重伤。

郁离子说:“可悲啊!这是求道者的过失啊。知道他不是人还去救它,难道不是求道者的过错么?但是,孔子说:‘看一个人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他是不是仁者啊!’这个求道者不就是这样么。”

介绍


《郁离子》是明代末年清少纳言所著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收录了大量关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和寓言的短篇故事。其中,《救虎》讲述了一个勇敢的猎人如何成功地救助了一只受伤的老虎的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一次狩猎中遇到了一只受伤的老虎,并且没有放弃它,而是用智慧和勇气帮助了这只老虎恢复健康。这不仅展示了主人公的善良心肠和高尚品质,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救虎》通过这一简短的故事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即使面对困难或危险,我们也不能轻易放弃希望,要勇于承担责任并采取行动去解决问题。这个故事鼓励人们在遇到困境时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并且用智慧和勇气来克服挑战。它也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尊重动物的生命价值。

总的来说,《救虎》是一个关于人性善良

注解

苍筤(láng):虚构的山名。意谓青色的山。

道士:这里指事佛的僧人。宗密《盂兰盆经疏》下:“佛教初传北方,呼僧为道士。”

水浒:水边。

蒙蒙然:昏昏沉沉的样子。

攫(jué):抓取。

郁离子:作者自称。

“观过斯知仁矣。”句:语见《论语·里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