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逐麋,麇奔而阚于崖,跃焉,虎亦跃而从之,俱坠而死。郁离子曰:「麋之跃于崖也,不得已也。前有崖而后有虎,进退死也。故退而得虎,则有死而无生之冀;进而跃焉,虽必坠,万一有无望之生,亦愈于坐而食于虎者也。若虎则进与退皆在我,无不得已也,而随以俱坠,何哉?麋虽死而与虎俱亡,使不跃于崖,则不能致虎之俱亡也。虽虎之冥,亦麋之计得哉。呜呼,若虎可以为贪而暴者之永鉴矣!」
郁离子 · 麋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一只老虎追赶一只麋鹿,麋鹿逃到悬崖上向下俯视,仓皇之际便纵身跳了下去,老虎赶到也随它跳了下去,结果它们一起坠落而死。郁离子说:“麋鹿从悬崖跳下去,是不得已。因为前有悬崖而后有老虎追赶,向前是死,后退也是死。所以,后退就会被老虎抓到,只有死而没有活的希望;向前跳去,虽然必定坠落,但还有绝处逢生的希望,也胜过坐等老虎吃掉好。像那老虎,进退全由自己决定,不是出于不得已,但却随麋鹿一块坠落,为什么呢?麋鹿虽然死了,但是同老虎一块死去的,假使不从悬崖跳下去,就不能与老虎一块丧亡。虽然说老虎愚昧,但也是因为麋鹿的计谋得逞。唉,那只老虎可以作为贪婪而残暴的人的永久借鉴了!”
介绍
。
《郁离子》是明代思想家、政治家宋应星所著的一部著作,全书共分四卷一百二十六篇,记载了他从1573年到1604年的经历和见闻。其中,《麋虎》一章讲述了在一次狩猎中,作者看到一只受伤的麋鹿,它用痛苦的眼神看着自己,并且试图逃跑。然而,作者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怜悯或同情,而是认为这是自然界的法则。
在这篇作品里,宋应星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看法。他以动物的行为来象征人类社会中的各种行为和关系,从而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运行的规律。同时,这篇作品也反映了作者对道德、伦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进行了思考。
总的来说,《麋虎》一章通过狩猎场景展现了宋应星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理解,并探讨了人类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
注解
麋(mi):动物名,即麋鹿。
阚(kan):通“瞰”,俯视。
冀(ji):希望。
愈(yu):贤也、胜也。
冥(ming):愚昧。
鉴: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