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敬亭山记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之赏心也。姑孰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丽清矣。曾过响潭,鸟语入流,两壁互答。望敬亭绛雰浮(山急),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动。
既束带竣谒事,乃以青蛙走眺之。一径千绕,绿霞翳染,不知几千万竹树,党结寒阴,使人骨面之血,皆为蒏碧,而向之所谓鸟鸣莺啭者,但有茫然,竟不知声在何处?厨人尾我,以一觞劳之留云阁上。至此而又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往还”造句之精也。朓乎白乎!归来乎!吾与尔凌丹梯以接天语也。
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饥猿出啼,予栗然不能止,归卧舟中,梦登一大亭,有古柏一本,可五六人围,高百余丈,世眼未睹,世相不及,峭崿斗突,逼嵌其中,榜曰:“敬亭”,又与予所者异。嗟乎!昼夜相半,牛山短而蕉鹿长,回视霭空间,梦何在乎?游亦何在乎?又焉知予向者游之非梦,而梦之非游也,止可以壬寅四月记之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说宣城,不知道提起它能让人有多么愉悦。姑孰位于江水的上游,那里山高水急,江水沿着青山蜿蜒流淌,弯弯曲曲的水面上雾气缭绕,山水非常秀丽。我曾经路过响潭,那里鸟儿鸣叫的声音和流水声汇集起来,连两岸的山壁都有回响。我平时看到敬亭山上有赤色的雾气,山势高耸突兀,一直都有前去攀登的想法,但由于官职在身,不得动身。

等到了却公事,我就去敬亭山眺望四周的景色。一条小道蜿蜒延伸,所见之处全都被植物的绿色覆盖沁染,数不清的篁竹幽树,连成一片,寒气逼人,使人体内的血液,都变成了绿色,而一直所说的鸟鸣莺啼,只能远远听见,竟然不知由何处发出。厨师跟随在我的后面,于留云阁上设酒慰劳我。此刻,临风远眺,又更体会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往还”之诗句的精妙。谢朓啊!李白啊!归来吧!我要和你们驾红色的天梯登临而上,与苍天对话!

日薄西山,美景渐渐模糊,山巅的激风呼啸奔突,再加上饥饿的猿猴出洞哀号,令我惊悚不已。归来后躺在船上,梦中登上一座大亭,亭中有一棵古柏,大概有五六抱粗,高一百多丈,世人谁也没看过,谁也没到过,峭壁参差处,一块榜紧嵌其间,榜上写着“敬亭”,但又与我所见的现实“敬亭”不同。可叹啊!昼夜各自参半,人生苦短而梦幻太长,回望淼茫的时空,梦在哪里?游览过的地方又在哪里?又怎么知道我以前的游览经历不是梦,而做梦时不正是在游览?万历三十年四月记。

介绍

游敬亭山记选自《王季重十种》。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北郊,是举世闻名的江南诗山。495年(南朝齐明帝建武二年),谢朓曾出任宣城郡太守,留下了“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名句;唐代大诗人李白更是写下《独坐敬亭山》的传世名篇。因此,王思任游敬亭山便有一种与谢朓、李白神接,入其诗境的感觉。文章先写望敬亭山,再写实游敬亭山,最后写梦游敬亭山,三者交织在一起,便造成一种似实而虚、如梦如幻的境界。由此体现出作者从谢朓、李白的诗意中摄取了不少浪漫气息。

注解

姑孰:安徽当涂县的古称。

青山:位于当涂东南三十里,谢朓曾筑室于此。宛:曲折。

响潭:安徽宣城县南有响山。响潭应在此。

绛雰:赤色的雾气。(山急)(yǐng):形容山势高耸突兀。

杳然:幽深、寂静。生翼:想飞登而上。

吏卒守之:以官职在身。

竣:事情完毕。

翳:遮盖。

党结:指同类勾连。

骨面:泛指体内。

蒏(yǒng):酗酒。

向之:一直以来。

茫然:隐隐。

尾我:跟随我。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往还:李白《独坐敬亭山》里的诗句。

朓:谢朓。白:李白。

凌丹梯:驾天梯而上。以接天语也。

峰涛:山颠风声。

可:不低于、大概。

世眼:世人或凡人的眼睛。

及:到达。

峭崿:形容飞岩。

牛山:即“牛山叹”,典出《晏子春秋》,比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蕉鹿:典出《列子·周穆王》,后世称“梦幻”。

向者:以前。

壬寅:1602年(万历三十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