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卷二·兄弟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须贻同气之光,无伤手足之雅。玉昆金友,羡兄弟之俱贤;伯埙仲篪,谓声气之相应。兄弟既翕,谓之花萼相辉;兄弟联芳,谓之棠棣竞秀。患难相顾,似鹡鸰之在原;手足分离,如雁行之折翼。

元方季方俱盛德,祖太丘称为难弟难兄;宋郊宋祁俱中元,当时人号为大宋小宋。荀氏兄弟,得八龙之佳誉;河东伯仲,有三凤之美名。东征破斧,周公大义灭亲;遇贼争死,赵孝以身代弟。煮豆燃萁,谓其相害;斗粟尺布,讥其不容。

兄弟阋墙,谓兄弟之斗狠;天生羽翼,谓兄弟之相亲。姜家大被以同眠,宋君灼艾而分痛。田氏分财,忽瘁庭前之荆树;夷齐让国,共采首阳之蕨薇。虽曰安宁之日,不如友生;其实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幼学琼林》是一部明代的儿童启蒙读物,内容广泛涉及历史、地理、天文、数学等知识,并且融入了道德教育和生活常识。其中,“兄弟”一词在书中可能指的是家庭中的两个或多个男性成员,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关系类型,比如兄妹(亲生兄弟姐妹)、同姓兄弟(非血缘的兄弟)以及朋友之间的友谊。

《幼学琼林·卷二》中关于“兄弟”的内容可能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家族结构:描述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和成员。
  2. 关系类型:解释兄妹、同姓兄弟等不同的亲属关系。
  3. 道德教育:通过故事或寓言来教导孩子们如何处理与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由于《幼学琼林》是一部儿童读物,书中可能会使用生动的故事或者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

注解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底:的。

须贻同气之光,无伤手足之雅。贻:给,借助。同气:指兄弟同属父母血气所生。

玉昆金友,羡兄弟之俱贤;伯壎仲篪,谓声气之相应。《诗经》有“伯氏吹壎,仲氏吹篪”的诗句,喻兄弟和睦。壎:即埙。篪:音迟,古时用竹管制成的乐器。

兄弟既翕,谓之花萼相辉;兄弟联芳,谓之棠棣竞秀。翕:音西,闭合,收拢。

患难相顾,似鹡鸰之在原;手足分离,如雁行之折翼。鹡鸰:音急灵,一种鸟,《诗经》中有“鹡鸰在原,兄弟急难”

元芳、季芳俱盛德,祖太丘称为难弟难兄;宋郊宋祁俱中元,当时人号为大宋小宋。汉代人陈寔担任太丘令,大儿子叫元芳,小儿子叫季方。二人之子争论谁的父亲更优秀一些,陈寔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中元:考中状元。

荀氏兄弟,得八龙之佳誉;河东伯仲,有三凤之美名。汉代人荀淑的八个儿子都很有才能,被称为荀氏八龙。唐朝河东人薛攸和堂兄薛元敬、族兄薛德音都很有名,被称为河东三凤。

东征破斧,周公大义灭亲;遇贼争死,赵孝以身代弟。《诗经》有记载,赞颂周公东征砍坏了斧,砍坏了刀,大义灭亲,杀掉了叛乱的弟弟管叔和蔡叔。西汉末年赵礼被强盗抓住,要杀死他吃掉,其兄赵孝争着代弟弟去死,于是强盗放了他们。

煮豆燃萁,谓其相害;斗粟尺布,讥其不容。汉文帝的弟弟谋反,被流放到蜀郡,绝食而死。百姓作歌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兄弟阋墙,谓兄弟之斗狠;天生羽翼,谓兄弟之相亲。阋:音细。争吵,争斗。

姜家大被以同眠,宋君灼艾而分痛。汉代姜肱兄弟三人友爱,虽然各自娶妻,仍作大被睡在一起。宋太祖的弟弟病了,用艾叶烧灼皮肤治病,太祖亦如样为之,为弟弟分担痛苦。

田氏分财,忽瘁庭前之荆树;夷齐让国,共采首阳之蕨薇。《隋史》载,田真、田广、田庆三兄弟商议分家,第二天发现院中荆树枯萎,于是决定不分家,荆树又重新发芽。

虽曰安宁之日,不如友生;其实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经》中有“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