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集醒篇 · 三六
译文
心地浮躁的人,对事情一定无法有深刻的见地。胆怯的人,一定无法有超越一般的见解。嗜欲太重的人,必然不能有意气激昂的志节。多话的人,必定没有切实去做的心。勇力过盛的人,往往无法兼有文学的风雅。
介绍
《集醒篇 · 三六》是陈继儒创作的一篇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人性的洞察。陈继儒(生卒年不详),字仲醇,号眉公,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被后人誉为“智者”与“修身养性的经典宝训”。他所著的《集醒篇》是其思想结晶,书中不仅包含了对个人修养的深刻见解,还涉及了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的分析。
《集醒篇 · 三六》中强调了几个重要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依然具有很高的启示意义。例如,它提倡的“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意味着只有那些能够沉下心来,不浮夸浮躁的人,才能有深刻的理解和见识。这与现代心理学中的“深度思考”概念不谋而合。此外,“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提醒人们,过于谨慎可能会导致缺乏创新和勇气。
《集醒篇》中还提到了“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这表明无论是追求成功还是遭遇失败,都应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这种心态对于现代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在压力和挫折面前保持冷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被情绪所左右。
《集醒篇 · 三六》还通过对比“恬静寡欲的人”和“趋名逐利者”,揭示了内心平静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差异。这在今天看来,依然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生活态度。它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安宁而非外在的物质享受,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集醒篇 · 三六》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实践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是明代文人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社会人士修身养性的宝贵资源。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和理解,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人生指导和启发,帮助自己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