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峭篇 · 二六

居轩冕之中,要有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常怀廊庙的经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在朝为官显达之时,必须要山间隐士那股清高的志趣。闲居在野的处士和隐者,也应怀抱治理国家的长才,不可忽略国家大事。

介绍

《集峭篇·二六》是明代散文家陈继儒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品,旨在表达作者对隐逸生活和治国理念的独到见解。以下是对该文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陈继儒(1558年—1639年),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麋道人、紫岩老人,明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幼时聪颖好学,但科举考试屡试不中。后来,他游历名山大川,遍访名胜古迹,结交了许多文人雅士,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书法和绘画在明代享有盛誉,被后人称为“明四大家”之一。

  2. 作品原文:居轩冕之中,有山林气味;处林泉之下,常怀廊庙之经纶。

译文:身处高官显位之时,必须拥有山林间隐者的那份清高志趣;隐居于山林泉石之间,也应怀抱治理国家的远见卓识。

  1. 思想内容:陈继儒的这部作品深刻阐述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和治国理念的独特见解。他主张在官场中保持一颗山林之心,既要追求个人的修养与品味,也要关注国家大事和民生疾苦。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 社会影响:《集峭篇·二六》作为陈继儒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文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启发了无数读书人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

陈继儒的《集峭篇·二六》不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也是一部传世之作。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