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履登山,翠微中独逢老衲;乘桴浮海,雪浪里群傍闲鸥。才士不妨泛驾,辕下驹吾弗愿也;诤臣岂合模棱,殿上虎君无尤焉。
集峭篇 · 三六
译文
穿着草鞋登山,在青翠的山色中单独遇见了老和尚;乘着木筏在海上漂流,雪白的浪花里栖息着成群的海鸥,有才能的人不妨到山巅海涯去过日子吧!像车辕下面驹马那般拘束的生活,实在不是我心所愿啊!做为一个直言进谏的臣子,怎能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呢?坐在殿上像老虎一般威猛的君主,难道不会生气吗?
介绍
《集峭篇 · 三六》是陈继儒在明代创作的散文作品,属于小品文的范畴。这部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和独到的见解,而且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成就也使其成为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集峭篇》的创作背景与陈继儒的个人经历和思想密切相关。作为明代的文人,陈继儒目睹了社会的动荡和变迁,他的作品中透露出对时局的深刻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他主张“忠孝是我之家宝,经史为我之家田”的观点,强调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担当。《集峭篇》中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这种理念,其中《集峭篇 · 三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集峭篇 · 三六》的内容涉及广泛的主题,从对自然的描绘到对社会现象的评论,再到对人生态度的反思。例如,文中有“观人题壁,便识文章。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伪善现象的批判,认为真正的学问应该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集峭篇 · 三六》在文学形式上也有独到之处。它既有散文的自由灵动,又不乏诗的含蓄深沉。陈继儒在文中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文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例如,“竹外窥莺,树外窥水,峰外窥云,难道我有意无意;鸟来窥人,月来窥酒,雪来窥书,却看他有情无情。”这几句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色的细腻之美,同时也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的复杂多变。
《集峭篇 · 三六》不仅是陈继儒个人思想的体现,也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以及文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