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灵篇 · 四

不作风波于世上,自无冰炭到胸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不对人世间的欲望作无尽的追求,既没有受挫折时寒冷如冰的感觉,也没有追求时热烈如炭的心情。

介绍

《集灵篇 · 四》是明代著名文学家陈继儒的作品

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又号糜公,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人。他的生平和事迹在中国文学史上颇具特色,不仅因为他的文学成就,更因为他在艺术上的多面性和对后世的影响。陈继儒少时与同郡董其昌、王衡齐名,年仅二十九岁时便已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广受赞誉,甚至被多次奉诏征用而皆以疾辞,最终卒于家。

《集灵篇 · 四》的内容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故风雷雨露,天之灵;山川名物,地之灵;语言文字,人之灵”这样的开篇,不仅表达了自然界和人类智慧的相互联系,还强调了三才之用,即天地人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彼此之间存在着不可割裂的联系。

陈继儒在作品中提倡俭为贤德、趣要淡泊,并鼓励人们追求精神上的高洁和内心的平和。这些理念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也体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中试图传达给读者的价值观念。

《集灵篇 · 四》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哲理的人生指南。它通过简洁而深刻的句子,引导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自我,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