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灵篇 · 七

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晓,而多画意。淡宕故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诗意并不在字,禅意也并不在偈,正如酒意之不在酒,画意之不在石一样,那么,诗意、禅意、酒意、画意到底在哪里呢?就在我们的心中。

倘若我们沉醉在功利之中,便无法体会诗意,因为诗意在情,功利伤情;倘若我们执着于六尘,则无法体会禅意,因为禅意无执;若是我们太过理性,则无法体会酒意,因为酒意原在放浪形骸;假如我们不善用心眼观察,则无法体会画意,因为画意无所不在,既在形相,又在其神。而这些,都可以在一个无所束缚的心灵中发现。

介绍

《集灵篇 · 七》为明代文学家陈继儒的作品。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是明代松江华亭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以工诗善文和书法而著名,其作品《小窗幽记》更是广为人知。

《集灵篇·七》作为陈继儒的代表作之一,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此作品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而且体现了他对自然界和人类智慧的深刻领悟。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文精神的描绘,《集灵篇·七》传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从内容上看。该作品通过描述天地万物及其相互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也使读者能够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哲理。此外,《集灵篇·七》还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了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从艺术特色看。陈继儒的散文语言优美,结构严谨,充满了诗意。他的文笔流畅,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等手法,使得整篇作品既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又不失深刻的思想内涵。此外,陈继儒在作品中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自然观念等,这些都使得《集灵篇·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从文化价值看。《集灵篇·七》作为陈继儒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化价值不可忽视。它不仅展示了明代文人的思想风貌和文化追求,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明代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该作品对于当代社会仍有借鉴意义,其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和谐的追求可以激励人们在面对现代社会压力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集灵篇·七》是陈继儒以其独特的文学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的杰作。它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具有很高的水平,更在思想和文化价值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喜欢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深入研究和欣赏《集灵篇·七》,无疑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和文化体验。

注解

有的人一个字都不认得,却很有诗意;一句佛偈都不推寻,却饶富禅意;一滴酒也不沾唇,却满怀酒趣;一块石头也不观察,却满眼画意。这是因为他澹泊而无拘无束的缘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