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亭坐月鸣琴

夏日山亭对月,暑气西沉,南熏习习生凉,极目遥山,盘郁冰镜,两湖隐约,何来钟盘?抱琴弹月,响遏流云。高旷抚《秋鸿出塞》,清幽鼓《石上流泉》、《风雷引》可辟炎蒸,《广寒游》偏宜清冷。乐矣山居之吟,悲哉楚之曲,泠然指上《梅花》,寒彻人间烦愤矣。噫!何能即元亮无弦之声,得尘世钟期之听哉?宜正音为之绝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空亭坐月鸣琴》是明代作家高濂创作的一首描绘夏日山亭对月的诗作。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空亭坐月鸣琴》的创作时间未具体说明,但作为明代的作品,可以推断它创作于明朝时期。明代是一个文学艺术十分繁荣的时期,众多文人墨客纷纷在这一时期留下了自己的文学佳作。高濂作为明代著名文学家和戏曲家,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体验。
  2. 主题内容:《空亭坐月鸣琴》描绘了一个夏日山亭夜晚的场景,通过对月夜下山亭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诗中不仅展示了山亭的自然景观,如“极目遥山,盘郁冰镜”,还表达了作者在宁静夜晚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这首诗体现了高濂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3. 艺术特色:《空亭坐月鸣琴》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歌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诗中的“抱琴弹月”更是将音乐与自然景色巧妙地结合,展现了诗人高旷、淡泊的性情。高濂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4. 鉴赏价值:《空亭坐月鸣琴》不仅是明代文学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美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同时,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流畅,音韵和谐,是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文学的宝贵资料。

《空亭坐月鸣琴》是明代高濂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领悟,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