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学为鸟言者,其音则鸟也,而性则人也;鸟有学为人言者,其音则人也,而性则鸟也。此可以定人与鸟之衡哉?今之为诗者,何以异于是?不出于己之所自得,而徒窃于人之所尝言,曰某篇是某体,某篇则否;某句似某人,某句则否。此虽极工逼肖,而已不免于鸟之为人言矣。
若吾友子肃之诗,则不然。其情坦以直,故语无晦;其情散以博,故语无拘;其情多喜而少忧,故语虽苦而能遣;其情好高而耻下,故语虽俭而实丰。盖所谓出于己之所自得,而不窃于人之所尝言者也。就其所自得,以论其所自鸣,规其微疵,而约于至纯,此则渭之所献于子肃者也。若曰某篇不似某体,某句不似某人,是乌知子肃者哉!
叶子肃诗序
译文
人有学作鸟的语言的,他的声音象鸟,而本性还是人;鸟有学作人的言语的,它的声音象人,而本性仍然是鸟。这就可以划定人与鸟之间的不同特征了。现在那些作诗的,又有什么和这不一样呢?他们不是出于自己所体会感受到的,而只是从别人那里剽窃已经说过了的东西,并且标榜说这一首诗是什么体,那一首则不是;这一句象谁的,那一句则不象。这样的作品即使摹仿得极其工细、极其近似,还是免不了象鸟在学人说话一样。
至于我友人叶子肃的诗,就不是如此。他的作品情感坦荡而直率,所以语言不隐晦;他的作品情感自由而开阔,所以语言不受拘束;他的作品情感喜悦多而忧愁少,所以即使用语苦涩也能排遣;他的作品情感追求高尚而以卑下为耻,所以语言即使很简略而含义却很丰富。这就是所谓出于自己所体会感受到的,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剽窃已经说过了的东西啊。就他自己所体会感受到的,来评论他自己所发表的,提醒他改正细小的缺点,从而不断精炼到极其纯净的境界,这就是徐渭所要奉献给叶子肃的话啊。假如说他某一篇不象某体,某一句不象某人,这怎么算得上是理解叶子肃呢?
介绍
《叶子肃诗序》是明代文学家徐渭所作的一篇散文。在这篇文章中,徐渭借叶子肃的诗来批判当时流行的拟古派诗歌,强调诗歌创作应源于个人的真实感受和生活体验,而非单纯的模仿或仿效他人。
文章开头,徐渭通过一个寓言般的比喻:“人有学为鸟言者,其音则鸟也,而性则人也;鸟有学为人言者,其音则人也,而性则鸟也。”形象地指出了人类模仿动物行为的现象,并通过这一对比,提出了自己对诗歌本质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诗歌应该反映作者的个性和真实情感,而不是机械地模仿他人的作品。这种观点与当时崇尚复古、追求形式上的模仿的文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文章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论点:“今之为诗者,何以异于是?不出于己之所自得,而徒窃于人之所尝言,曰某篇是某体,某篇则否;某句似某人,某句则否。”这表明了徐渭对当时诗坛风气的不满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真正理解。他强调诗歌应当基于个人的内在感受,而非外在的形式或者模仿。
文章最后,徐渭对叶子肃的诗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若吾友子肃之诗,则不然。”他称赞叶子肃的诗“出于己之所自得”,表达了对朋友诗歌的高度评价和欣赏。这不仅是对叶子肃诗歌艺术成就的认可,也是对当时诗歌创作观念的一种挑战和反思。
《叶子肃诗序》不仅是徐渭对古代诗歌理论的一种重新诠释,更是对当时诗坛风气的一次深刻批判。通过对诗歌本质的揭示和个人创作主张的阐述,徐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