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以先生‘精一’之训推之,此语似有弊。”
先生曰:“然。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程子谓‘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语若分析,而意实得之。今曰道心为生,而人心听命,是二心也。‘天理’‘人欲’不并立,安有‘天理’为主,‘人欲’又从而听命者。”
传习录 · 卷上 · 徐爱录 · 门人徐爱录 · 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徐爱问:“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中‘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若以先生精一的教训推演,此话似乎不妥当。”
先生说:“正是。心亦一个心,没有夹杂人为因素的称道心,夹杂人为因素的称人心。人心若能守正即是道心,道心不能守正即是人心,并非人生有二心。程子说人心就是私欲,道心就是天理。如此好像把道心人心分离开来,但他的意思实际上是一体的。而朱熹认为道心为主,人心听从于道心,则认为有两个心了。天理私欲不能共存,哪有天理为主,私欲又听命于天理的呢?”
介绍
《传习录 · 卷上 · 徐爱录 · 门人徐爱录 · 十》是王阳明所著的一部经典著作,主要阐述了他的心学思想。
在这本书中,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他认为,知识和行为是不可分割的,只有真正理解了事物的本质,才能将其付诸行动。他还强调了“诚意”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实现道德修养和人生目标的关键。
《传习录 · 卷上 · 徐爱录 · 门人徐爱录 · 十》还涉及到了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王阳明认为,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解决问题。他还强调了“格物致知”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达到真理的唯一途径。
《传习录 · 卷上 · 徐爱录 · 门人徐爱录 · 十》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对于理解和学习心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解
朱熹《中庸章句》序:“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则危者安,微者著,而动静云焉,自无过不及之差矣。”
《二程遗书》第十九卷,伊川云:“人心,私欲也。道心,正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