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雕开曰:‘吾斯之未能信。’夫子说之。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曾点言志,夫子许之。圣人之意可见矣。”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十三
译文
“漆雕开说:‘我对做官还没有自信。’孔子听后十分满意。子路指使子羔做费城的邑宰。孔子说:‘这是危害人家的孩子呀!’曾点谈论自己的志向,得到孔子的称赞。圣人之意一目了然啊!”
介绍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十三》是一本由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所著的哲学著作,收录了王守仁与他的弟子们之间的对话和讨论。这本书主要探讨了心学、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重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习录》是王阳明心学的代表作之一,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以下是《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十三》的一些主要内容:
知行合一:王守仁认为知识(知)和行动(行)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将知识应用于行动,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他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心即理:王守仁提出了“心即理”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天理,而人的本性就是善的。他认为人的行为和思想都是天理的表现,只要遵循天理行事,就能实现内心的平和和社会的和谐。
致良知:王守仁主张人人皆有良知,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发现和实现自己的良知。他鼓励人们去追求内心的善良,通过自我修养和实践来实现自己的良知。
教育理念:在教育方面,王守仁强调以身作则和实践为主。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品德和能力。他还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强调对事物的深入观察和思考,以达到真知。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十三》是一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哲学著作,对于了解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注解
《论语·卫灵公》第六章:“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论语·先进》第二十四章:“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
曾点言志,出自《论语·先进》第二十五章:“(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