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谦问孟子之不动心与告子异。
先生曰:“告子是硬把捉着此心,要他不动;孟子却是集义到自然不动。”
又曰:“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六十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薛侃向先生请教孟子讲的“不动心”与告子讲的“不动心”有什么区别。
先生说:“告子的不动心是强行把捉住心,使心不动;孟子的不动心则是通过不断修养德性使心自然不动。”
先生又说:“心之本体,原本就是不动的。心的本体就是性,性即理。性原本不动,理也原本不动。集义就是恢复心的本体。”
介绍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六十七》是王阳明弟子陆澄的记录,其中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观点和哲学思想。
陆澄记录的这段对话体现了王阳明对“主一”概念的阐述。王阳明认为,当一个人专注于某项活动时,其精神应完全集中在这一行为上,而非分散于其他事物。例如,读书时应全心投入书籍,而不是一边读书一边想接客的事情。这反映出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的思想,即理论知识应当与实际行动相结合,达到内外一致的境界。
注解
尚谦,指薛侃(?—1545),字尚谦,号中离,广东揭阳人。从学阳明四年,致仕后,致力传播阳明之学,辩护甚力。本书第三卷即为薛侃所录。
孟子之不动心,见《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