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二十四

惟乾问:“知如何是心之本体?”
先生曰:“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无不知敬其兄,只是这个灵能不为私欲遮隔,充拓得尽,便完完是他本体,便与天地合德。自圣人以下,不能无蔽,故须‘格物’以致其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惟乾问:“知为什么是心之本体?”

先生说:“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的方面而言是心,就其禀赋的方面而言是性。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双亲,无不知敬其兄长,要使灵不为私欲遮隔,这样心便完全是他本体了,便与天地合德。自圣人以下,不能无蔽,因此才需要格物以致其知。”

介绍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二十四》是明代王阳明的一本著作。这本书收录了王阳明及其弟子们的对话,主要探讨了儒家的道德、修养和实践等问题。

《传习录》是王阳明晚年的著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哲学思想。他主张“知行合一”,认为知识与行动是不可分离的。他认为,真正的学问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是一种实际的行动和实践。王阳明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修炼,才能实现内心的平静和善良。

在《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二十四》中,薛侃是一个年轻的学生,他向王阳明请教了许多关于道德修养的问题。王阳明耐心地回答了他的问题,并鼓励他在实践中去体验和领悟道德的真谛。

《传习录》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作品,它对后世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解

惟乾,指冀元亨(1482—1521),字惟乾,今湖南常德人,阳明学生,随阳明平宁王朱宸濠之叛。

相关推荐